休宁县:“三个坚持”推动选派干部奋勇作为
近年来,休宁县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先锋队”作用,聚焦“三个坚持”加强选派干部队伍建设,推动选派干部在一线建功立业、奋勇作为。
坚持精细化管人管事,提振实干作风。建立精细化评估体系,印发《选派干部量化积分制管理办法》,坚持“日常跟踪、季度量化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围绕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增进农村民生福祉等5项重点工作和上级部署任务、驻村纪律等基础工作,制定4大项42项具体考核指标,树立鲜明实绩导向,9名选派干部因工作成效较好2021、2022连续两年考核获评优秀等次,5名选派干部因工作表现优秀获得提拔重用。细化常态化督导机制,结合日常调研调度,县委组织部会同县纪委监委、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乡村振兴局等4家部门采取随机调研、定向督导、飞行检查、电话抽查等方式开展督查,对督导发现的工作纪律执行不严、到村项目推进不快、村情户情掌握不透、政策知识学习不够等问题予以通报并反馈整改,近三年来累计到村督导90余次,县级通报存在问题10余起、点对点反馈问题50余次,全面掌握驻村帮扶工作实效、发现问题短板,增强选派干部“战斗力”。
坚持多层次培养锻炼,激励干事创业。建立“靶向”培训机制,坚持问题需求导向,采取“点单”培训方式,制发《选派干部培训需求清单》,收集整理乡村运营、特色产业培育等培训需求15条,采取分层级分类培训方式,实现选派干部精准培训全覆盖。2023年联合市工行举办示范培训班1期,开展县级专题培训班1期,组织3名第一书记赴开化等地体悟实训,精准推荐42名选派干部参加全市示范培训班,实现111名选派干部精准培训全覆盖,有效为选派干部“充电蓄能”。搭建“赛马”比拼平台,围绕“打造产业振兴引擎”主题开展擂台比武活动,37名第一书记通过“上台讲、现场看”交流乡村研学、乡村旅游、泉水鱼、玉米种植加工等特色产业经验做法,拓宽工作思路,释放选派干部“内生力”,提振产业振兴“加速度”。2023年,祖源村《谋划产业发展 探索“农旅结合”的乡村旅游产业模式》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轮车村特色产业推介视频《来松萝之乡品茶赏景吃烧饼》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采用。
坚持全方位关心关爱,砥砺担当作为。落实关怀保障措施,印发《选派干部经费管理办法》,明确驻村帮扶政策和激励保障措施,严格执行工作经费和生活补助标准,及时落实选派干部每人每年1万元办公经费和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每村10万元专项资金,确保选派干部下得去、更待得住。认真落实选派联席会议制度要求,每年按季度召开1次选派干部工作例会,召集县选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会议现场解答,解决选派干部驻村工作遇到的困难。加大关心关爱力度,开展选派干部大体检活动,每年组织选派干部进行体检,并持续为选派干部人身意外伤害和疾病身故保险,切实加强工作保障。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督促选派单位定期走访慰问选派干部,协调乡镇和选派单位着力解决好选派干部办公、食宿、用水、用电等问题,近年来“夏送清凉”和“冬送温暖”活动已实现111名选派干部走访慰问全覆盖,协助解决选派干部工作或生活中存在问题30余件、解决村级工作经费50余万元,进一步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陈佑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