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休宁县:创新“三链”机制 推动流动党员管理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25-05-13 11:57信息来源:休宁县委组织部 作者:陈佑登 【字体:   收藏

近年来,休宁县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教育难覆盖、作用难发挥”等问题,构建“信息链、教育链、作用链”三链融合管理机制,以精准化管理、多元化教育、实效化服务的方式,推动流动党员管理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活力。

精准织密“信息链”,破解“流动不流失”难题。建立“三级联动、数据赋能、全程监督”管理体系,实现流动党员精准纳管。三级联动实现“全覆盖”摸排。建立“县级统筹、乡镇包保、支部兜底”三级责任链条,创新“1+1+N”摸排机制(1名支委联系1名流动党员骨干、1名骨干辐射N名党员),通过“云端走访”和“线下恳谈”动态更新信息库,累计摸排信息8000余条,更新登记流动党员692人。数字赋能打造“精细化”平台。联合公安等部门打通数据壁垒,利用全国党员管理系统集中开展党员流出登记,强化“全周期”联系,推动支部线上联系流入地党组织,了解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完成线上纳管564人。严把关口强化“全流程”监督。实施党员“红黄榜”管理,对连续3个月未参加流入地组织生活或作用发挥较差的党员按季度上“黄榜”提醒,对重复上“黄榜”党员纳入“初心回归班”教育转化,2024年教育转化流动党员12人,确保“管理不断线”。

并行拓宽“教育链”,实现“务工不误学”目标。打造“云端、实践、返乡”三维课堂,破解流动党员工学矛盾。云端课堂打造“指尖党校”。依托“安徽先锋”定制“红色能量包”,每月推送必修课,创新“直播带学”模式,开设“状元云讲堂”,2024年邀请优秀支部书记、党员交流分享和线上研讨36场次,流动党员参学率达91.2%、人均学时32小时。实践课堂搭建“实训基地”。实施“青雁展翅”计划,在长三角地区设立“候鸟服务站(点)”7个,联合当地党群服务中心开设“技能夜校”,围绕电商运营、法律维权等需求开展培训9场,选派15名返乡党员赴精品示范村开展“镇看镇 村看村”学习活动,培育汪治国等“黄山乡村创客”“乡村创客之星”34人。返乡课堂凝聚“乡情力量”。利用春节、中秋等窗口期开展“四个一”活动(集中培训、座谈交流、红色研学、志愿行动),连续3年开展“我为家乡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收集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建议219条,推动“梓源村咖”“儒村红猪餐吧”等8个项目落地。

激励延伸“作用链”,激发“离乡不忘乡”动能。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引导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先锋领航推进为民服务。组建“红骑先锋”志愿服务队,依托候鸟服务站(点)办理劳务纠纷、就业咨询等事项27起,引导流动党员通过微信等平台认领“微心愿”179个,解决留守儿童关爱、困难群体帮扶等民生事项51件。产业反哺助力乡村振兴。建立“流动党员人才库”,梳理茶叶、菊花、泉水鱼等特色产业需求清单,通过“支部搭桥、流动党员牵线”招引项目或吸引党员返乡创业,近年来陆续落地五城将军米酒等项目14个,返乡党员汪玉顺创办和福园家庭农场年销售额破500万,带动就业100余人。政策激励树立鲜明导向。推行农村党员“四类五星”管理,将参与学习、服务家乡等表现量化赋分,积分结果作为评优评先、创业扶持的重要依据。2024年,116名积分靠前的流动党员被评为“五星级”,17人被推选为村级后备干部,形成“有为有位”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