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休宁县:挖掘培育非遗人才 赋能文旅融合新发展

发布日期:2024-12-26 15:54信息来源:休宁县委组织部 作者:休宁县委组织部 【字体:   收藏

近年来,黄山市休宁县在非遗领域积极探索,不断强化非遗领域人才挖掘培育工作,精心搭建非遗人才风采“展示台”,为县域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着力形成“让人才成就发展,让发展成就人才”的良性循环。

深入普查,构建非遗主题数据库。每年开展全县“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普查工作,深入县域内万安老街历史文化街区、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区域,围绕万安罗盘制作技艺、齐云山道场音乐等开展非遗文化普查行动,系统掌握县域非遗项目和非遗人才底数。根据普查结果,从“项目”和“级别”两个维度,建立国家、省、市、县等四级非遗传承人信息库,分类采集梳理114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和197位非遗传承人信息。为保障信息库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实施定期维护和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更新新增非遗项目或新认定的传承人信息,动态调整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最新发展情况。

精耕细作,培育非遗传承接班人。在县“新状元英才计划”等人才政策中,单列非遗人才专项奖励政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提供“政策包”,并积极推荐申报省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和项目,对非遗传承人开展项目研究和成果出版给予0.7-2万元不等的资金补助。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名师效应”,依托万安罗经文化博物馆等非遗传习基地、技能工作室,组织开展“非遗”人才队伍培训公益课堂12次,积极资助扶持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展示、交流合作、研究出版等活动,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传承有序、技艺精湛的非遗传承人队伍。

搭建舞台,拓展非遗文化传播路。坚持“旅游+非遗文化”深度融合,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并免费对外开放,邀请非遗传承人在非遗场馆现场展示,通过成品展示、展板介绍、多媒体互动、现场体验等多种方式,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制作过程,推动非遗项目实现静态保护、活态传承。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在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开设13个非遗体验馆,引入徽州剪纸、徽州楮皮纸制作、徽州糕饼制作、徽州三雕等27项多级非遗项目入驻,并在传统节日举办“龙游天街”“古城有戏”等特色非遗展演15场次,今年来共吸引游客体验非遗44.56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