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耀休宁】推翻反动政权 迎来休宁解放

发布日期:2023-02-07 09:04信息来源:休宁县委组织部 作者:休宁县委组织部 【字体:   收藏

开篇语:

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就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为推进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休宁党建》微信公众号聚焦中国共产党休宁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段红色历史,开辟《红耀休宁》专题,陆续向大家讲述休宁红色故事。

《红耀休宁5:推翻反动政权 迎来休宁解放》

1949年4月28日,解放部队由此进入休宁县城,休宁解放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共华中分局于7月1日发出指示,提出苏南、皖南党和游击队的总任务,强调广泛深入地进行政治宣传,积极开展宽广的、胜利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黟休歙工委书记陶钢率部进入休北,在守墓墩周边,依靠原有的党员骨干和群众基础,建立休北民兵大队,同时根据上级“打开休北”的指示,放手发动群众,利用有利地形,采用灵活多变战术,通过蓝田战斗、渔亭战斗、奇袭西递等游击战,扩大了影响,增强了力量。在休北磻村、里仁、守墓墩、枧潭等地发展10多名党员,建立磻村、枧潭两个党支部,休北游击根据地南进到齐云山一带。

1947年7月后,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根据华东局及皖南地委指示,由熊兆仁、余华、倪南山领导的皖浙赣支队南进皖浙赣地区。1947年12月,倪南山率部进入休西,了解民情,掌握敌情,勘察地形,紧紧依靠老游击区群众,建立以查山为中心,活动于上下大连、小坑、里庄、杨村、里广山、石屋坑等地的基本区。1948年3月,熊兆仁、余华等皖浙赣工委机关及支队、工宣队进入休婺边,通过发动群众,建立组织,开展武装斗争,粉碎了敌人五次“清剿”,在休婺地区站稳脚跟并创立根据地。根据形势的发展,1948年12月,在休西上大连,熊兆仁主持召开原皖浙赣、黄西、皖赣三个工委联席会议,决定三个工委合组为皖浙赣大工委,在工委领导下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皖浙赣支队”和5个县工委。其中婺休地区成立由陶钢、鲁枫、左克南三同志组成的婺休县工委,陶钢为书记,辖沱川区、休西区、五龙区。

1949年3月,正面战场发生根本改变,解放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积极配合解放军渡江,根据地普遍建立人民政权。3月15日,婺休县工委召开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婺休县人民政府,陶钢当选县长。五龙区(在阳台成立)区长吴蓉生,休西区(在查山成立)区长吴天生。婺休县人民政府和区、乡政权的建立,加速了攻打敌重要据点和解放城镇的进程。4月25日至27日,婺休县大队在皖浙赣支队和民兵配合下,围攻上溪口据点,通过军事进攻和政治瓦解相结合,迫使上溪口守敌全部缴械投诚。上溪口解放,打通了皖浙赣边游击区通往休屯的门户。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2野3兵团11军33师先头部队抵达休宁,与陶钢率领的县大队汇合后,由县城西门入城,休宁宣告解放。5月上旬,南下干部到达休宁,共同组成中共休宁县委、休宁县人民政委领导班子,由余明任县委书记、陶钢任县长、左克南任县大队长。县委、县政府班子建立后,工作重点即转入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各级政权,开展生产救灾,支援大军南进工作上来,逐渐将党的工作重心由领导武装斗争转向领导经济建设。

六、结束语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休宁地方党组织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复杂的斗争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艰苦斗争中信仰坚定,不畏牺牲,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不论是在白区秘密斗争,还是山区游击战争中,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与群众同甘共苦,共渡难关,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党始终没有忘记政治思想教育和开展自我批评,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自身建设,克服主观主义、轻视群众观点和单纯军事观点,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由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短短的二十年间,党领导休宁人民走过的是一条艰辛而曲折的道路。既经历过白区秘密斗争的挫折,也经历过游击战争的胜利。二十年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丰富的经验教训,是先驱们在缺乏先例的艰苦条件下经过探索追求得到的,是无数先烈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来的,他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