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人物——陶钢
陶钢,安徽铜陵人。解放战争时期任黟休祁、婺休等县工委书记,婺休县县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休宁县第一任县长、共青团徽州工委书记、上海提篮桥区委副书记、中华造船厂党委书记等职。
争取霞溪乡自卫队缴械
霞溪乡是休宁的南大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乡公所设于山斗,东、南、北三面山头上各建立碉堡控制岭南、溪西、婺源方向;北面碉堡控制五城、龙湾方向。这里的民众为了防御开化一带土匪抢劫骚扰,自筹资金,购买枪支、弹药,组织百余人,建立了霞溪乡自卫大队,下设3个中队和1个独立分队。全大队共有长、短枪百余支。自卫队员平时分散在家务农,有事就在碉堡集中。
1947年8月14日,黄西大队和休黟游击队一举攻下蓝岗、南塘乡公所和蓝田自卫分队后,休宁县长覃森随即调派霞溪乡自卫大队,由乡长兼大队长吴蓉生率领,16日抵城,配合县保警队进驻休北“清剿”。
1948年春,皖浙赣游击队到休(宁)、婺(源)边活动,龙湾联防区署主任金良晨,常调各乡、镇自卫队在龙湾、五城、山斗等地和游击队作对,休宁县反动当局担心霞溪乡自卫队武装被游击队“吃掉”,要霞溪乡自卫队归县大队领导和调遣,否则,就派部队来缴枪。乡民代表姚顺利、乡长兼大队长吴蓉生等口头上虽已答应,实际上却有抵触情绪。这年秋天,时任黄西工委组织部长的陶钢率部到休西和休南开展工作,了解到休宁县反动当局有把霞溪乡自卫队收归县大队的意图时,即先后与霞溪的吴文鳌(县参议员)和吴文和(霞浦保保长)联系,并通过他们做争取吴蓉生的工作。吴蓉生与乡大队副队长熊振华秘密商讨后决定:游击队要来,就交出全部武器。不久,休宁县长更换为孟舍鱼。他上台后,亲自率领两个中队赶到山斗,准备收缴霞溪乡自卫队枪支。吴蓉生事先得到这一消息,通知自卫队将枪支埋藏起来,孟舍鱼缴枪企图未能实现。陶钢获悉这一新情况,立即捎信给吴文鳌,要他通知吴蓉生到霞浦(吴在霞浦、五城都有家),以争取他尽快交出霞溪乡自卫队枪支。
1949年3月7日,陶钢接到吴文和的信,说吴蓉生到休宁县开会,夜间回霞浦。于是,婺休县工委书记陶钢、委员鲁枫、左秀东,五龙区工委书记徐左臣、游击队长曹登杰,指导员殷忠学等率领六七十人,从阳台出发,经笔钛、巷坑,于傍晚赶到霞浦,设好岗哨。当晚,吴蓉生回到五城,天黑后,由黄其玉陪同到霞浦。陶钢等即向他交待政策,指明出路,要他全部交出自卫队枪支。吴蓉生在党的统战政策感召下,答应交出全部枪支。当即以召开“军事会议”的名义,派人送信到山斗,要大队副队长熊振华立即赶来霞浦“开会”。熊带了几个队员刚进村口,就被游击队的哨兵缴了枪,带进村后,吴蓉生向他说明情况,由熊填写霞溪乡自卫队组织、人员、枪支分布情况登记表。深夜,吴蓉生、熊振华、吴文和、吴文斌、吴文标等带领游击队奔赴山斗,先缴独立分队的枪,随即叫开山斗自卫中队长吴志秋的门,由他带领挨家挨户缴了自卫队员的枪,又赶到千金坦收缴枪支。然后,向岭南进发。其时,天已微明,大雨滂沱,他们经扶车岭到岭南(因岭南、三溪自卫队已得到消息,都转移上山了)准备中饭。这时,陶钢接到吴文鳌派阳台孙乐平(当时在五城)送来的信,说休屯之敌已到五城。当即紧急集合进三溪。陶钢对自卫队员进行教育后放回,游击队经北京山回巷坑,吴蓉生跟随游击队同往。
这次,在山斗、千金坦共缴枪70余支(山斗少数遗漏枪支,事后也送到北京山交游击队,三溪自卫队的枪是解放后由张光远交给倪南山的),烧掉东面和南面两座碉堡。
解放上溪口
上溪口是休西率水河上的水码头,也是皖浙赣边游击区进入休屯的重要通道。1949年4月18日,中共皖浙赣工委的“古坦会议”决定由皖浙赣支队主力配合婺休县大队首先解放上溪口,为解放休屯,迎接大军渡江开辟通道。
婺休县大队及附近民兵,分三路包围上溪口。当时陶钢的任务是带一个中队攻打镇南(和村)碉堡。25日拂晓,我军即占领和村山头,烧毁碉堡以扰乱敌人军心。这时,张震达派茶亭湾饭店老板送来一封信,告知他的部队在天黑时起义,由镇西进入游击区,要求接应。张振英立即将这一情况向皖浙赣工委和婺休县工委作了汇报。
陶钢接到消息,除部分队伍留守和村外,自己率部于上午赶到张振英处。下午,皖浙赣工委派支队参谋长张元义率一个主力连赶来支援。陶钢代表婺休县工委宣布:张震达部编为一个连,张任连长,编制不动。同时休婺县大队派一个分队进入上溪口,封锁镇东北通往张文模部碉堡的小路。
张文模部士兵,见和村碉堡被烧,张震达率部起义投诚,惶恐不安,军心动摇。但张文模仍凭借有利地形和良好装备,固守碉堡,负隅顽抗。
深夜,陶钢、张元义、张振英等进一步研究如何解决张文模部问题。据张震达介绍:张文模部是一个加强中队,士兵120余人大部分是青红帮,是他的旧部,配有机枪4挺,冲锋枪4支,长短枪近百支,现部队集中在镇东北碉堡。张文模一个同乡经张介绍在张震达部当分队长,现已随张震达部起义。为了避免或减少上溪口人民的损失,陶钢等找来这位分队长,交待人民解放军的政策,给他立功机会,令他去争取张文模投诚。谈话后又写信向张文模指明出路,欢迎他站到人民一边来,当夜派人把这位分队长送到镇东北碉堡。
28日天亮前,派出的分队长从张文模处回到茶亭湾饭店,转达张文模的态度和要求。张文模同意投诚,但提出两个条件,一是他的家属在屯溪,要想法把他们接出来;二是他中队的弟兄是多年在一起的,暂不要拆散改编。陶钢等商议后,同意张提出的条件,当即由张振英写信给屯溪的同志,帮助张文模家属离开屯溪。同时,再次派分队长回堡答复张文模。进入镇内的游击分队加强了政治攻势,张贴安民布告及“缴枪投降,立功赎罪”等标语。并命令部队向碉堡发起攻击,给张文模部以军事压力。27日凌晨,皖浙赣支队主力进到上溪口东北碉堡周围,配合婺休县大队,围攻张文模部。在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张文模由派去的分队长陪同来到茶亭湾,与陶钢等谈判。陶钢代表婺休县工委欢迎张部投诚,并说明我军对投诚人员的政策,要他回去向弟兄们讲清楚,立即把部队撤出碉堡,到指定地点穆圩集中。27日上午9时左右,张文模率部撤出上溪口。至此,上溪口驻敌全部起义投诚,山镇宣告解放。
解放休宁
上溪口解放后,陶钢、鲁枫等奉命率领婺休县大队,向休宁县城挺进。28日上午,全城关门闭户,街上无行人。中午,陶钢、鲁枫等率领县大队与解放军2野3兵团11军33师先头部队会师后,由向导吴敬孚等带路,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从西门入城。店员、居民奔向大街,夹道欢迎解放军、游击队入城,热烈欢庆休宁解放。
休城一解放,陶钢、鲁枫等立即开展宣传群众、接管清理、商店恢复营业、学校复课和修复电话线路等项工作。4月28日下午,在海阳一小操场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政策,号召群众安居乐业。傍晚,月潭知识青年临时工作组(4月中旬,陶钢、鲁枫在月潭组织的)奉命进城。当夜,陶钢临时任命了一批干部。
4月29日上午,陶钢在旧县府召开授降会,宣布休宁县人民政府成立,并向旧政府人员交待政策,要他们遵守纪律,做好交接工作。随后,组织由游击队、月潭知青和部分旧政府职员参加的青年工作队,确定汪文心(游击队)为队长,朱懋祉(月潭教师)为副队长。下设:接收、清理、征购三个组。下午,在百客厅巷内召开全城商户会议,宣讲党对工商业的保护政策。会后,全城大小商店开门做生意。
5月初,南下干部经合肥、池州、太平、黄山、岩寺到达休宁,与陶钢、鲁枫、左克南会合后,共同组成中共休宁县委和休宁县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南下区党委在合肥研究决定的)。县委成员有:余明、陶钢、翟民、张充文、鲁枫、马毅民、左克南、刘挺。县委和县政府建立后,立即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全面接管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继续收缴敌军武装和遗弃武器,开展对反动党、团、特组织成员的摸底,组织工作队下乡,抓生产救灾,布置午季借征,支援大军南进等项工作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