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筑梦和美乡村·驻村这三年】张雪美:勠力同心 倾情为民

发布日期:2024-06-25 15:00信息来源:休宁县委组织部 作者:休宁县委组织部 【字体:   收藏

“一掬清泉出新安看云卷云舒,九分山色伴渔塘听风来风往”如今,前往新安源头探寻的游客,大多都会慕名驻足在渔塘村民宿“鹤鸣居”门前,静静欣赏这副楹联,感受那份独有的惬意和愉悦。每逢此刻当地村民都会说上一句,“这得感谢我们村第一书记张书记啊!”。驻村三年,用张雪美自己的话说,最大的收获就是赢得了百姓的称赞。三年来,她同工作队成员及村“两委”干部朝夕相处、风雨同舟,勠力同心、倾情为民,在推进乡村振兴、守护青山绿水、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百姓增收、密切干群关系等方面尽职履责,渔塘村先后获得黄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休宁县2022年度“红色堡垒”五星村、休宁县2023年度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

用心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驻村后,无论是集体公益事业,还是困难群众家事,无论是耄耋老人的期盼还是残疾弱势群体的需求 ,张雪美同志一件件记在心上,对上积极争取项目硬化5个村民组近6000米茶园便道,完成7个村民组的人饮工程,实施会溪“双拥桥”建设、牌楼下叶坑林道硬化及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极大方便村民生产生活。连续三年成功举办暑期“爱心课堂”活动,让本村与邻村近50名留守儿童在假期健康快乐成长,让在外务工父母更放心;主动关爱“三留守”人员,组织开展包饺子、包粽子等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上户慰问困难家庭;关爱特殊群体,建设市级“残疾人示范之家”,为村中行动不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集中申请办理慢性病证;积极对接选派单位和爱心人士,帮助脱贫户及村民销售梅干菜、包芦松等农特产品,让村里空巢、独居老人及困难家庭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跑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度”

渔塘村是典型的以林、茶为主的山区村,“一把斧子半包烟、砍棵大树换油盐”曾经是乡亲们最无奈的选择。小山村“空壳化、空心化”成为“老大难”。张雪美同志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干部,先后赴先发地区考察学习,通过深入研究论证,立足本地山水茶林的资源优势,先后实施了石蛙养殖、跑山猪养殖、黄精种植等产业发展项目,新建“鹤鸣居”民宿,改造建设苞芦松加工厂房和箬叶烘干厂房等,增强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逐步变“输血”为“造血”。2021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首次突破50万元,2023年达到111.8万元,收益达52.7万元,创历史新高。2024年春节期间,组织村集体首次为1558名社员每人“分红”100元,让大家切实感受到村集体发展带来的效益。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新成效”

渔塘村距离县城140里,不仅路途是山道弯弯,而且交流以当地方言为主,普通话无法正常交流,找“翻译”,听“二传手”传话,张雪美 总感觉跟群众有距离,没有完整的交流,没有完全的交心,就谈不上真正接地气,于是学说方言,成了她每天必做的工作。进农户家门,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朋友,和村民结亲戚,把脱贫户、困难群众当作自己亲人,热心为他们落实帮扶政策,先后为4户脱贫户申请“防贫保”理赔资金5.77万元。脱贫户程秋媚总是夸着“张书记真好,帮我家不少忙呢”。张雪美同志带领工作队扎实工作,高质量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任务,得到市县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三年来,张雪美同志立足村情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守护绿水青山中谋发展,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推动振兴,以大地为纸、用脚步作笔,书写渔塘村乡村振兴和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