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筑梦和美乡村·驻村这三年】刘永民:心系乡土谋发展 乡村振兴显担当

发布日期:2024-06-24 15:34信息来源:休宁县委组织部 作者:休宁县委组织部 【字体:   收藏

在五城镇阳台村这片承载着希望与挑战的土地上,刘永民同志以其六年驻村的坚实足迹,诠释了一名优秀选派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市交通局派驻阳台村的第一书记,刘永民认真落实选派干部驻村工作职责,不仅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足迹。六载春秋,他个人获得四次年度考核优秀,两届任期考核优秀;阳台村先后获得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黄山市“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和休宁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镇等荣誉。

困难群众的“暖心人”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刘永民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寻常百姓家,想群众所想、解群众难处、为群众办实事,架起干群“连心桥”。

村里74岁的孙成富老人突感身体不适,由于子女常年在外,他打电话给刘永民,刘永民赶忙联系休宁医院预约治疗。孙成富现在逢人便说:“刘书记人好,遇到困难找他一定能解决。”“你把群众当家人,群众把你当亲人。”刘永民一直这么认为,他总是随身带着笔记本,把群众的困难随时记在本上、装在心里。农户每家每户墙上都贴着他的照片和手机号,在阳台村的群众心里,刘永民是个解民忧的“暖心人”。

“刘书记是好干部,这么多年来,每年的大年初一,他都带着礼品这么远赶来看望我们,这么好的书记哪里找啊,我真是舍不得他离开我们村呀!”村民陈润香是阳台村前山组的脱贫户,对刘永民赞不绝口。

致富路上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交通系统的帮扶干部,驻村期间,刘永民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阳台村是从地质灾害点移民搬迁集中安置村,群众的生产资料仍然在山上,但新村到老村的公路部分路段狭窄,村民出行安全缺乏保障。刘永民积极争取,利用农村公路增量直达资金75万元,先后修建前山、阳台和低台等四处停车场,茶口亭至阳台和前山7公里的乡村道路错车道,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比扶产业更难扶的是人心,曾经的阳台村是集体经济“空壳村”,产业发展问题突出。刘永民带领村“两委”多方调研、四处奔走,引进一系列产业帮扶项目。结合老阳台撂荒地整治,完成“壹粒籽家庭农场”阳台村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落实三期220亩的田地复垦,建成老阳台地区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景点。开展阳台面制作推广销售,完成老阳台茶厂的内部装修,购置面条加工、山泉水净化等设备,投资四十多万元在阳台新村新建160多平方米的阳台面体验馆,组织人员到浙江丽水学习培训制作面条技艺,协助销售阳台面2万余斤。推动西田仓储基地建设,联合五城镇西田村投资168万元新建1006平方米仓储基地项目,每年收取租金7.51万元;协助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园项目,利用当地毛竹绿色资源,积极洽谈投资规模为4800万元,年产10万吨竹沥水饮品和竹纳米纤维素的综合开发项目入驻。

如今的老阳台焕然一新,山区毛竹、箬叶等农产品井然有序地运输出去,外地游客不断涌入带动农产品销售,低台苦株树精品民宿的兴起,壹粒籽家庭农场的成立,阳台面的开发营销,竹水和竹纳米纤维素项目的落地,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的谋划......2023年阳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4.2万元。

服务基层的“深耕人”

作为第一书记,刘永民认真分析村情,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战斗力。积极培育后备力量,发展年轻党员,吸引各类人才,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在刘永民带领下,阳台村深入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全村评定A级以上信用户149户,占比78%,通过开展乡风文明评议,建立信用积分制度,依托“生态美•信用好”超市运营,让诚信增值、德者有得,引导群众向上向善。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春节联欢会、妇女广场舞等,秀出农民新风采。积极创建省级法治民主示范村,邻里关系日趋和睦,社会治安更加稳定。深入推进和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有村民感念他的付出,见面就说,“刘书记,你就留在我们阳台村不要走了。”

刘永民同志的六年驻村选派生涯,是所有选派干部奋进工作的缩影,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诠释了一名优秀选派干部的使命与担当,用汗水浇灌着阳台村的幸福之花,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