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和美乡村·驻村这三年】刘成明: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 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站上三尺讲台,他潜心育人,爱岗敬业,多次在省市开放教育工作中取得佳绩;扎根乡村振兴一线,他守土担责,真抓实干,村民们无不对他竖起大拇指点赞。他就是黄山开放大学副教授刘成明。
2021年6月,刘成明选派到渭桥乡上前村任职以来,先后荣获2022年度黄山市“四千工程”工作先进个人、敬业奉献类“黄山好人”等荣誉,在全市选派干部擂台比武中获得冠军。上前村先后获得休宁县2023年度“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先进村、第十一批“黄山市民主法治示范村”、2023年市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等荣誉。
走村入户 摸清家底
驻村以来,刘成明时刻把自己当做“上前村民”,以“莫当客”的心态当好群众“贴心人”,当好发展“引路人”。2021年6月到任之初,夏日炎炎,刘成明的驻村工作就从摸清家底开始。一到岗,他便走村入户了解情况,经常与村民拉家常、讲政策,逐渐成了村民口中的“家里人”。有的农户家距离远,走路还要翻山越岭,他便自掏腰包购买电瓶车方便出行。有一次雨后道路湿滑,电瓶车滑进沟里,胳膊摔成骨裂,他到医院打好绷带又坚持回村上班。平日驻村的晚上,刘成明总会到村民组转一转,会同工作队队员与村民交流谈心,了解村情、掌握民意。经过前期走访调研和细致摸排,最终工作队确定了农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思路。
发挥优势 培根铸魂
通过走访发现,上前村近1000的常住人口中60%是老年人,这一群体作为乡村最稳定的坚守者,理应成为乡村振兴队伍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作为教师,刘成明认真落实“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在上前村挂牌成立全市首家老年开放大学村级学堂。他主动请缨承担学堂教学班主任,负责日常工作。2022年12月,省教育厅专刊对这一典型做法进行宣传推广。在2023年7月至8月开展的全省“礼赞新时代 诵读新征程”朗诵评比活动中,刘成明创作指导的作品《小村的七月》获得了“最佳人气奖”,成为本次评选活动村级学堂参赛作品中唯一获奖作品。2023年10月,上前村老年学堂成功入选安徽老年远程教育共建教学点。
奋勇争先 实干兴村
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空心率加剧等原因,上前村耕地撂荒问题不容忽视。每每走进田间小路,刘成明就不停思考撂荒地整治的问题。经过充分调研之后,他决定以村委会的名义与村民签订《土地托管服务协议》,积极探索撂荒地整治新模式,最终复垦撂荒地216亩,鼓励村庄道路沿线村民交替种植千亩油菜和水稻,主动申报油菜高产创建、重点区域油菜示范片、再生稻等项目,直接促进沿线村民组村民人均亩产增收160元,相关做法被《黄山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023年,上前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刘成明每天起早贪黑,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亲力亲为打造村庄特色节点,人晒得黢黑但换来了百姓的点赞。三年来,刘成明会同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一道,通过建强组织、整合资源、招商引资等发展村级产业和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0年15.2万元增长至2023年78.48万元。
聚焦民生 点亮幸福
刘成明与工作队队员、村“两委”干部始终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群众幸福“加码”。三年来,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对接市县相关部门,争取实施农村饮水提升工程衔接资金项目等项目10余个,对上争取各类资金300余万元,建设停车场2处,修缮水坝和水埠头5处,在村庄道路沿线搭建2000多米长的竹篱笆,施画12.2公里长的彩色标线,提升村庄“颜值”同时又为车辆夜间通行起到安全引导作用。购买农用机械2台,开展菊花秸秆粉碎打包作业,有效推进秸秆禁烧工作,并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可观收入。面对部分脱贫户农产品滞销问题,刘成明与工作队队员想方设法找销路,把自家的小轿车变成群众的“小货车”,帮助农户卖农产品。
上前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金晓斌常说:从一名老师到一名村干部,刘成明同志把根深深地扎入了上前这片土地,交了很多“土朋友”、学了很多“土办法”,办成了很多关乎民生的实事小事,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前人”。